像章的形狀,大部分是圓形,也有正方形、長方形、扁圓形、五星形等等。
像章的規(guī)格,以圓形為例,直徑最小的0.48厘米,的1.8米,但絕大多數(shù)都有是3-5厘米左右。
像章的重量,差異十分懸殊,最輕的只有1-2克,最重的180公斤,但絕大多數(shù)都是10克左右。
像章的材質(zhì),也是五花八門。有金、銀、銅、貝殼、鋼、鉛、膠木、塑料、陶瓷、竹、木、但以鉛合金為主。
像章正面的主體是毛主席像,陪體有各種各樣的圖案,如韶山,井岡山,遵義會議會址、延安寶塔山、北京天安門等,此外還有紅太陽、大青松、梅花、向日葵、國旗、黨旗等。陪體還有毛主席語錄或詩詞或口號,陪體上往往還能見到一個“忠”字。像章背面也有文章,主要是記載制作像章的原由,再就是制作單位名稱和制作時間。
文革初期佩戴毛主席像章的人寥寥無幾,如“星星之火”,因為那時像章數(shù)量很少,要有一點門道的人才能搞到一兩枚。后來,像章逐漸多了起來,幾乎每人都有幾枚像章。佩戴像章,上級并無指令,可是幾乎人人佩戴。佩戴的數(shù)量多少不一,最少一枚,最多的十幾枚,有一位戰(zhàn)士在參加活學(xué)活用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代表會議時,軍帽和軍衣上掛滿了毛主席像章,創(chuàng)造了佩戴像章的紀(jì)錄。更有甚者,有人竟脫去上衣,把像章直接佩戴在胸前的皮肉上!
除上述以外,最近幾年毛主席像章出版物、家庭展覽館、像章城、收藏研究會等等,在中華大地相繼出現(xiàn),已形成了一條特別的風(fēng)景線。這道風(fēng)景線的形成并不奇怪,因為毛主席像章是一種當(dāng)代文物,可以為研究歷史提供有價值的資料,同時也是一種精美的藝術(shù)品,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更為重要的是,人民對毛主席有深厚的感情,收藏、展覽和研究像章也是對他的紀(jì)念。由柳洪平創(chuàng)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