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后的氣溫逐漸下降,無論雨夜、雪夜、風(fēng)霜夜,常與好友們圍爐夜話,煮一壺老茶,品光陰里的冷暖。老茶色澤枯蒿,或泛白霜,像極了耄耋之年的老人。干茶和茶湯里,聞不到茶的青春氣息。原本外在的茶香,已內(nèi)斂凝聚于湯,臻于化境。茶湯的苦澀滋味,已然消盡,像古玉璧上的谷釘紋飾,雖事雕琢,卻不著痕跡棱角。入口暖暖厚厚,溫柔無骨。沉郁的茶氣,深藏于茶湯的果味沉香之中,讓人有如沐春風(fēng)暖暖的體感。品茗的無味為至味,是清代陸次云首先提出的:“甘香如蘭,幽而不冽,啜之淡然,看似無味,而飲后感太和之氣彌漫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陸次云品飲西湖龍井后,寫下感覺中的無味,大概是指龍井的甘香不冽,茶氣溫厚,清遠(yuǎn)韻致,卓爾不群。新會老陳皮,新會十年陳皮,新會陳皮多少錢一斤,新會陳皮批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