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以來,龍洞名勝漸為歷代官紳士民所傾慕,名人題刻鐫滿滿龍洞外壁。該洞外現(xiàn)存宋、金、元、明、清諸代題刻24方,隸、篆、草、行,風(fēng)格迥異,大字?jǐn)?shù)尺,小字寸余,琳瑯滿目。其中,龍洞西側(cè)的石刻,是宋代王華耀所題,高72厘米,寬40厘米;龍洞東側(cè)的石刻,反映了明代的“言禁”狀況,是難得的一件文化遺存。其中,最為有名的是明朝林廷玉所書的抹字碑。詩題為:看龍洞偶成。詩曰:幻化起溟蒙,丹崖一洞空,地靈呼即應(yīng),應(yīng)是訝相逢。詩后跋曰:明弘治十二年,余以工科都給事中言事,謫判海州,重九日赴此閩人林廷玉謹(jǐn)識。跋文中有兩行字刻后林廷玉覺得不妥,可能有“犯上”之言。命人鑿去,成為今天著名的“抹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