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房建造好之后,可能會出現不均勻的沉降,為了防止地基不均勻沉降對房屋造成的破壞,在設計建造房子時,通常會預先設置好沉降縫。沉降縫設置意義結構物設置沉降縫的目的是避免結構物因荷載或地基承載力不均勻而發(fā)生不均勻沉陷,產生不規(guī)則的多處裂縫,而使結構物破壞。設置沉降縫后,可限定結構物發(fā)生整齊、位置固定的裂縫,并可事先對沉降縫處予以處理;如有不均勻沉降,則將其限制在沉降縫處,有利于結構物的安全、穩(wěn)定和防滲(防止管內水流滲入涵洞基底或路基內,造成土質浸泡松軟)。沉降縫施工質量要求沉降縫端面應整齊、方正,基礎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錯,應貫通,嵌塞物應緊密填實。保護層各式有圬工基礎涵洞的基礎襟邊以上,均順沉降縫周圍設置粘土保護層,厚約20cm,頂寬約20cm。對于無圬工基礎涵洞,保護層宜使用瀝青混凝土或瀝青膠砂,厚度10—20cm。沉降縫將建筑物劃分若干個可以自由沉降的立單元。沉降縫同伸縮縫的顯著區(qū)別在于沉降縫是從建筑物基礎到屋頂全部貫通。沉降縫寬度與地基性質和建筑高度有關沉降縫的構造與伸縮縫基本相同,但蓋縫的作法,必須保證相鄰兩個立單元能自由沉降。沉降縫位置方向涵洞洞身、洞身與端墻、翼墻、進出水口急流槽交接處必須設置沉降縫,但無圬工基礎的圓管涵僅于交接處設置沉降縫,洞身范圍不設。具體設置位置視結構物和地基土的情況而定。洞身沉降縫一般每隔4—6m設置1處,但無基礎涵洞僅在洞身涵節(jié)與出人口涵節(jié)間設置,縫寬一般3cm。兩端與附屬工程連接處也各設置1處。其它沉降縫凡地基土質發(fā)生變化、基礎埋置深度不一、基礎對地基的荷載發(fā)生較大變化處、基礎填挖交界處、采用填石墊高基礎交界處,均應設置沉降縫。巖石地基上的涵洞凡置于巖石地基上的涵洞,不設沉降縫。斜交涵洞斜交涵洞洞口正做的,其沉降縫應與涵洞中心線垂直;斜交涵洞洞口斜做的,沉降縫與路基中心線平行;但拱涵與管涵的沉降縫,一律與涵洞軸線
外墻變形縫設置規(guī)范做法
1、將屋面的卷材繼續(xù)鋪至垂直墻面上卷材形成防水,泛水不小于250mm的高度。
2、女兒墻和屋頂交界處,砂漿找平層應抹成圓弧形或45度斜面,并刷上卷材膠黏劑,防止卷材架空后者折斷,并且在加鋪一層卷材。
3、做好泛水上口的卷材收頭固定,防止卷材在垂直墻面上下滑。一般做法是:在垂直墻中鑿出通長的凹槽,將卷材收頭壓入凹槽內,用防水壓條釘壓后再用密封材料嵌填封嚴,外抹水泥砂漿保護。凹槽上部的墻體亦應做防水處理。通俗解釋:泛水是指屋面女兒墻、挑檐或高低屋面墻體的防水做法,其主要作用就是保證女兒墻、挑檐、高低屋面墻不受雨水沖刷,以及保護屋面其余地方的防水層(不至于進水)。
1、屋面變形縫防水做法
等高屋面變形縫防水做法、高低屋面變形縫防水做法、等高屋面變形縫金屬蓋板做法、高低屋面變形縫金屬蓋板做法、2、外墻變形縫防水做法
做法說明:
本做法適用于±0.000以上外墻。
外墻變形縫有伸縮縫、沉降縫和抗震縫三種,其功能、設置要求各不相同,實際工程抗震設計時,所有的伸縮縫、沉降縫寬度均應符合防震縫小寬度的要求,盡量做到三縫合一。
變形縫必須按照設計要求處理,不得隨意更改,以滿足變形縫在功能上的需要。根據變形縫的類型,選擇圖示伸縮縫或沉降縫做法.
通常情況下屋面變形縫防水都是采用橡膠止水帶。具體做法如下
橡膠止水帶變形縫防水材料選用中孔式鋼邊橡膠止水帶、背貼式止水帶、雙組分聚硫嵌縫膏進行加強防水。
(1) 在先澆筑部分的砼施工時,在襯砌中部埋設止水帶,并在頂板底面靠近變形縫處預留寬×深(150×30mm)通長凹槽。
(2) 在澆筑后澆筑部分砼時,在變形縫止水帶上、下通長安放(粘貼)2cm厚聚苯板,并在后澆砼靠近變形縫部同樣預留(150×30mm)通長凹槽,然后澆筑后澆砼。
(3)待砼干燥后,在頂板頂面變形縫摳掉30mm深的襯墊板,底面摳掉20mm深的襯墊板,用高壓空氣把縫吹干凈,然后在縫底粘貼一層PE泡沫棒,再用嵌縫膏把變形縫嵌平。
(4)止水帶及止水帶連接示意背貼式止水帶固定中埋式止水帶
(5) 變形縫中埋止水帶施工注意事項
中孔式中埋止水帶:在混凝土結構變形縫處,中埋式止水帶應沿結構厚度的中心線將止水帶的兩翼分別埋入結構中,中孔中心對準變形縫中央。止水帶固定在鋼筋上間距不得大于400mm,固定牢固。背貼式止水帶中心對準變形縫中央,牢固焊接于防水卷材表面。
安裝中埋式止水帶以細鐵絲懸吊于鋼筋上固定(預埋鋼筋間距為2m、長度為30cm),在頂、底板水平安裝時使止水帶形成盆式,以避免止水帶下的氣體在混凝土澆搗時無法逸出,形成孔隙。
止水帶設置時不可翻轉、扭曲,如發(fā)現破損立即更換。
在混凝土澆筑前應避免止水帶被污物和水泥砂漿污損,表面有雜質須清理干凈,以免混凝土與其咬合不緊密形成滲水通道。
接觸止水帶的混凝土灌注應加強振搗,振搗時應豎直向止水帶的兩邊(距離)進行,保證混凝土自身密實,不應出現粗骨料集中和漏振現象,水平向止水帶下充滿混凝土并充分振搗。
止水帶應就位準確、安裝牢固,模板的端板應做成廂形(上下帶凹口的木模,木模的凹口為半圓形,直徑比止水帶中央氣孔大5mm,在澆注一側混凝土時保護止水帶的另一側翼不受到破壞。
止水帶的接頭部位采用對接的方法,接頭處選在結構應力較小的部位。當止水帶的局部無法安裝(如遇箍筯無法穿越時)需采用兩道遇水膨脹止水條進行過渡連接,止水條應與止水帶縱向(縱向軸線)搭接不少于50mm,且要求膩子條粘貼在止水帶迎水面一側,粘貼應牢固可靠,止水條固定在施工縫表面的預留凹槽內,止水條間設置預埋注漿管。建筑物由于平面形狀、立面體型不規(guī)則,房屋各部分高度相1差較大,各部分結構形式截然不同,結構各部位的質量及剛度極1不均勻,或持力層土質極不均勻,易引起建筑物各部位的沉降差1較大。在地震荷載作用下生局部破壞時,應在建筑平面的適1當部位設置沉降縫,將建筑劃分為兩個或幾個獨立的結構單元。1另外,如新建房屋四周已有建筑物,又不能拆除重蓋時,新建的房1屋應設沉降縫與原有建筑物分開。1沉降縫的結構處理除滿足使用要求外,結構受力必須合理,1常見的處理方法有以下幾種:11 雙墻式1適用于低層磚混結構,橫墻線荷載不大時,見圖1。雙墻式沉1降縫基礎要特別注意基礎的偏心問題,按偏心荷載作用計算基底1壓力。對于線荷載較大,層數又多的磚混結構,采用雙墻式偏心基1礎很難滿足地基強度要求,這時宜采用懸挑式基礎方案。懸挑式1基礎方案是將沉降縫一側按照正常方法設置條形基礎,而另一側1墻之荷載則通過托墻梁傳到懸挑梁上,再由懸挑梁傳至與沉降縫1垂直的墻基上。
沉降縫介紹:
1.沉降縫的施工,要求做到使縫兩邊的構造物能自由沉降,又能嚴密防止水分滲漏,故沉降縫必須貫穿整個斷面(包括基礎)。九正家居網認為沉降縫具體施工方法如下:
2. 基礎部分:可將原基礎施工時嵌入的瀝青木板或瀝青砂板留下,作為防水之用。如基礎施工時不用木板,也可用粘土填人搗實,并在流水面邊緣以1:3水泥砂漿填塞,深度約為15cm。
3.涵身部分:縫外側以熱瀝青浸制的麻筋填塞,深度約為5cm,內側以1:3水泥砂漿填塞,深度約為15cm,視沉降縫處圬工的厚薄而定?p內可以用瀝青麻筋與水泥砂漿填滿;如太厚,亦可將中間部分先填以粘土。
4.沉降縫的施工質量要求:沉降縫端面應整齊、方正,基礎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錯,應貫通,嵌塞物應緊密填實。
5. 保護層:各式有圬工基礎涵洞的基礎襟邊以上,均順沉降縫周圍設置粘土保護層,厚約20cm,頂寬約20cm。九正家居網認為對于無圬工基礎涵洞,保護層宜使用瀝青混凝土或瀝青膠砂,厚度10—20cm。
6.由于橡膠止水帶為柔性產品,在定位橡膠止水帶時,—定要使其在界面部位保持平展,更不能讓止水帶翻滾、扭結,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