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展首次清潔和制定清潔標準時,我們一定要樹立這樣的理念。
清掃本身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將可以用來生產的時間,投入到清掃工作,這本身就會使得可以用來生產的時間減少。
如果清潔工作的某些項目特別耗時費力的話,也會導致團隊成員容易產生怨氣,對清潔工作愛不起來,產生排斥心理,繼而開始偷工減料、敷衍了事。
而清潔做不到位,現(xiàn)場環(huán)境就會逐漸變差,設備狀況就很有可能逐步劣化,人員不但產生懈怠心理,反過來還會產生“即便做了也沒效果”的負面看法,對“為什么要做清潔”、“清潔就是檢查”越發(fā)不理解、不接受。
這就是為什么“總能保持清潔,好過總要清潔”的原因。
正因如此,我們需要在開展清潔活動時,重點關注污染源的識別和消除。
再進一步講,就是導致設備、場地、物品等需要清潔的根源。如果設備因“跑冒滴漏”而需要進行清潔,那么“跑冒滴漏”的源頭是什么?如果存放的物品需要定期清掃掉堆積在上面的灰塵或者粉塵,那么這些灰塵或者粉塵的來源是哪里?
我們需要找出導致需要進行清潔作業(yè)的污染源頭,并且針對源頭,盡可能予以消除。如果污染的源頭被消除了,清潔工作就不需要了,現(xiàn)場也就能夠總是保持清潔了。
污染源不但導致清潔工作耗時費力,也會加速設備的劣化。
例如堆積在設備表面和內部的粉塵,會導致運動部件之間產生持續(xù)的、多余的摩擦,從而導致運動部件的加速損壞;掉落在輸送帶上的產品,如果不及時清理,有可能會導致輸送帶的堵塞。這些都是因污染源而引起的設備加速劣化。
污染源還有可能帶來產品的質量風險和安全風險。污染源不但弄臟了環(huán)境,也有可能帶來對產品的污染。在安全方面,特別是那些費時耗力的清潔工作,為了要清除掉污染源,往往就要付出比日常普通作業(yè)更多的投入,要執(zhí)行一些“非常規(guī)”作業(yè),而非常規(guī)作業(yè)又往往是容易發(fā)生安全事件的。
首先在執(zhí)行首次清潔的過程中,我們要針對清潔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污染源的判別工作。特別是對于那些耗時費力的清潔環(huán)節(jié),我們要給以格外的關注。我們可以通過問以下幾個問題來幫助我們識別:
“哪些清潔環(huán)節(jié)特別耗時費力?”
“為什么這些清潔工作這么難做?我們在清潔什么東西上面花了特別多的精力?”
在識別出這些需要重點關注的清潔作業(yè)點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進一步展開原因分析來識別根本的污染源來自哪里。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依靠團隊的經(jīng)驗,或者使用原因分析工具,例如魚骨圖、5WHY分析等,去現(xiàn)場實地勘察核驗也是必要的。
污染源的解決方案,可以從來解決問題的深度層面來進行探討。
首先,我們可以針對污染源的根本原因和影響,分別制定根本解決措施和短期控制措施。根本解決措施視情況,可能需要花較多的時間來尋找佳方案和落實,所以往往也是長期措施。而短期控制措施針對的是污染源所帶來的影響,如何盡可能在短期內控制其影響。
根據(jù)上述層級的劃分,我們可以將解決措施分為:消除、減少、控制。
“消除”就是采取措施,從根部原因上消除掉污染源,從而不再需要進行清潔工作。
“減少”就是將污染源在數(shù)量上減少,從而減少其影響,并減少對清潔工作的需要。
“控制”就是如何將污染源的影響控制在一定范圍內,讓其影響的范圍減少,即便污染源沒有被消除,污染點在數(shù)量上沒有減少,但是其對現(xiàn)場的影響范圍減小了,從而需要的清潔工作也就相應減少了。例如采用接盤,將滴漏下來的油污接住,這樣就不至于大面積污染地面,也就不需要耗時費力清潔地面了。
對于識別的污染源和解決措施,我們要建立一個一覽表,以便進行統(tǒng)計和跟蹤解決措施的落實。
通過對污染源的識別和消除,我們將清潔工作量盡可能地降低,現(xiàn)場也會更容易維持清潔的水平。這不但有利于清潔的執(zhí)行和維護,也可以將團隊成員的時間和精力釋放出來。
文章內容聲明:部分圖片及內容來源于網(wǎng)絡,我們整理發(fā)布存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