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產后癱瘓是母豬產后體質衰弱,產仔后四肢不能站立,知覺減退而發(fā)生癱瘓的一種疾病,又稱產后風。是母豬的常見多發(fā)病。主要是日糧中鈣磷不足或比例失調;長期飼喂玉米,谷類及豆類等精料,無機磷得不到補充;生產強度過大等因素所致,產仔母豬一般在哺乳20天左右,體內鈣磷損失達*點,以母豬產后15~35天及產前數(shù)天產生癱瘓最多。
癱瘓前食欲減退或拒食,行動遲鈍,一般糞便干硬,喜飲清水,有拱地,異食現(xiàn)象。體溫、脈博正常。癱瘓后,出現(xiàn)背弓、便秘、呆滯、站立不能持久,交換踏步,后軀搖擺無力,知覺喪失,嚴重時臥地不起,觸摸尖叫,泌乳下降,拒絕哺乳。如不及時治療,母豬體軀消瘦,直至死亡。雖然此病的死亡率極低,但卻使母豬失去飼養(yǎng)價值,影響仔豬生長發(fā)育,甚至造成仔豬死亡,經濟損失很大,應引起高度重視。
1 發(fā)病原因
現(xiàn)代獸醫(yī)學認為,產后泌乳影響血中鈣的含量導致此病。另外,營養(yǎng)不良,飼養(yǎng)管理不當,如妊娠期間缺鈣或鈣磷比例失調;飼料不足或營養(yǎng)不全;產后氣血虧損;早春氣候寒冷,母豬缺乏運動;圈舍陰冷潮濕,寒風吹襲導致經絡阻滯等均可導致此病。另外,缺乏陽光照射,胎兒過大,助產時損傷坐骨神經等因素也可引起發(fā)病。
2 臨床癥狀
母豬產后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泌乳減少,心跳加快,站立不穩(wěn),兩后肢無力,走路搖擺。后期不能站立,常側臥于地,頭歪向下方,兩后肢呈八字形分開,最終癱瘓。日久肌肉萎縮,有時發(fā)生褥瘡。
3 預防措施
平時要在豬日糧中補飼飼料級甲酸鈣;在母豬產后應補飼甲酸鈣,冬春雨季要補喂優(yōu)質干草粉、豆科牧草(苜蓿草)和青綠飼料;豬舍要保持清潔干燥;母豬產仔后,豬舍要多加墊草;防止冷風吹襲,保持豬舍溫暖、寬敞,有充足的陽光照射;母豬在妊娠期應多曬太陽,每天要讓母豬在陽光下運動2小時~3小時,飼喂易消化,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飼料,鈣磷比例要適當;對有產后癱瘓史的母豬,在產前補充足夠的礦物質鈣以預防本病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