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賣
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都想要采取的方式,通過售賣二手書籍,換取一定的經(jīng)濟利益;現(xiàn)有的二手閑置物品交易平臺就都是采用買賣的方式。
2. 捐
將用過的書籍捐贈給有需要的群體,可以是通過捐書獲取公益積分,可其他物品等不同形式。但公益捐書這一形式現(xiàn)實情況也不是很理想,捐贈收到的書籍大多數(shù)質量低,已沒有什么用途的教材書籍,捐贈僅被大多數(shù)人當做是舊書處理的一大途徑,絲毫沒有是以幫助他人作為出發(fā)點。另一方面,公益組織的不透明性,讓許多人排斥物品捐贈,認為公益只不過是一個幌子。
3. 租
進行書籍的租賃借出一般是因為這本書我還要只是現(xiàn)在不用,采用租賃與借用的方式實現(xiàn)書籍的周轉流通,類似于圖書館、讀書室的形式,爾后可從中收取一定的借用租金,租借的形式只讓圖書的使用權發(fā)生轉移,而所有權始終沒有改變,租借來的書雖然在手上但不屬于自己的,沒有能在上面進行筆記標記的權利,閱讀學習的效率和體驗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所以對于需要深度學習的內容,一般不會采用租借的方式。租借給他人最擔心的就是借書人對于書籍的維護,需要依托于強有力的監(jiān)管力度。
4. 互換
與他人分享自己心儀的讀物,與他人進行互換閱讀,讓書籍資源能夠實現(xiàn)更好的周轉流通,同時促進相互間的學習提升,這一形式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聚集起相關領域的共同愛好者。但進行分享的一般都是自身很認可的,很適合自己的書籍,數(shù)量只會占自己所擁有書籍中很小的一部分,互換圖書閱讀只能算是學習的一種方式,嚴格意義上還算不上是舊書處理的一種手段。